西连的由来、历史

有位有心人 - 赵先生,提供了一下的资料。在这里先要谢谢他。我也做了一些调查,但是也没什么结果,不过我想这应该是蛮准确的一份资料。。。


八十年代初期, 笔者孩童时, 邻居是位大概有七八十岁的老爷爷。先父叔姑们都称呼他为范伯( 姓范,真名不详;其后人应该还在卅二哩)。这位老人家嗓子大, 由于风湿症双腿弯曲,偶而提着拐杖, 一拐一拐来笔者家做客,与先父闲聊。好奇的童心特别喜欢听长辈们谈话(讲古)。其中, 范伯提到了开辟西连镇的先驱们。。。

如笔者所闻,第一批抵 达西连,开辟土地耕种有好几位先驱。。 但最为显赫有三位:杨氏, 陈氏, 黄氏。 很可惜。。。范伯当时特别地提到杨氏的沧桑点滴。笔者记忆犹新。。。

杨氏,祖籍湖南省长沙县(今为中国湖南省,长沙市,县:不详 村:不详 生于:不详 卒于:卅年代中期 ), 杨氏南下先抵达印尼BANDUNG ,白手起家经营小本生意。好景不长,社会动荡,战火,。。一夜之间化为乌有, 逃往坤甸,三口洋一带,一波三折,继续逃往英属砂州。最后在二十年代落足于西连沙隆河畔(今为旧沙隆桥,新回教堂停车场一带),娶Tangga 村比达友籍妇女为妻, 并与数位友人建搭简漏亚答矛屋,售卖亚答糖,盐, 烟草, 小五金。并以沙隆河为水路,其顾客多数来自沙隆河上段的比达友村庄,打马庚等地,及下段的马来村庄。(由此可见西连镇最初之起点,并不是那排木屋老店)

杨 氏个性高傲,不懂客家话。 但为人慷慨大方, 乐于助人。卅年代在木屋老店创立《万隆》商号经营小本杂货,饮食,住宿(供给其他抵达者寄宿,见身无分文者不收其费以打杂,劳力开芭代替房租, 其佳话流传至今)。当时布洛克家族政府高官还召见了他, 问杨氏家乡何在,来砂多久。。。杨氏很傲慢地回答: 令尊还未来, 吾已来过砂,今要地种稻。。。英国人还是答应了他。杨氏大刀阔斧开芭(大概是西湖,邮政局,卅八里;serian by pass 一带,笔者也曾听家乡父老说沙隆河边,回教堂及邮政局一带的几株榴莲树是当年杨氏所种下)。由于其后人经不起考验,堕落。。拖欠土地税。。广阔的土地惨遭 英政府收回。就这样。。这一户人家渐渐被世人遗忘。。

至于陈氏和黄氏,范伯提起不多,含糊不清。黄氏,祖籍广东省,热心公益,曾受命英政府为西连 第一任华社甲必丹。陈氏,祖籍广东省潮州,事迹笔者不详。还有其他被友族同化的先驱们就不得而知了。最后,想必范伯应该是曾经受恩于杨氏,才以感恩的心态 向世人提起这户人家。其真假又或者七实三虚都不重要。然而,笔者一定会告诉下一代,人生总要往前进步但必须有过去为根本。